人民網武漢3月28日電看病不消帶醫(yī)?ǎ灰檬謾C“刷臉”,系統(tǒng)就能識別你的身份,輕松完成繳費。3月27日,全國首家“人臉識別”醫(yī)保付出系統(tǒng)在武漢市中心病院上線,聰明醫(yī)療實現新沖破,從此患者在家里也能完成看病繳費。

看病付錢可“刷臉”多重比對確保賬戶平安
“張嘴、閣下?lián)u頭、刺眼……”27日上午,在武漢市中心病院門診,家住漢口的周莉(假名)就體驗了一把“刷臉”看病的便當。28歲的周莉不小心患上了傷風,昨日感受不適,到病院就診。聽大夫說而今“刷臉”就能用醫(yī)?ǜ顿M,周莉初次嘗到了甜頭。
昨日,周莉登岸武漢市中心病院APP,在大夫問診開單后,點擊“費用繳納”,選擇醫(yī)保付出,初次利用時,按照系統(tǒng)提醒,輸入銀行卡、手機號、短信驗證碼等信息確認簽約后,軟件彈出“人臉識別”,只要對著手機的前置攝像頭刷下臉,做幾個簡潔的動作,幾秒后掃描完畢確認是本人,就能順遂繳費。
“人臉識別系統(tǒng)有壯大的手藝做支撐,采集信息是基于公安系統(tǒng)的人像庫,隨機組合的動作采集以包管賬戶平安。”武漢市中心病院信息科左秀然解說,醫(yī)保在線付出需要銀行卡金融身份、公安家份證信息和醫(yī)保身份信息三重比對確認身份,傳輸過程信息加密,全流程無縫連通,以包管醫(yī)保賬戶的平安。
此外,左秀然介紹,醫(yī)保在線付出,只有初次身份驗證時需要將銀行卡綁定和人臉識別驗證,綁定成功后,下一次再付費就不需要再“刷臉”,付款更便捷。
病院“上線”聰明醫(yī)療實現新沖破
27日上午9點,在武漢市中心病院門診掛號處,掛號窗口上十幾分鐘都無人問津,不遠處一字排開的自助掛號機前則稀有位患者在操作。
“而今看病用現金消費的比例已經降到了40%以下,大約60%以上的市民采納各類在線的付出格局,包孕微信、付出寶、APP以及自助機掛號看病。”武漢市中心病院副院長楊國良介紹,手機掛號付出也不再是年青人的專利,中老年人也正在接管,人們的就醫(yī)習慣正跟著大情況的改變而發(fā)生改變。
近年來,武漢市中心病院積極“上線”,打破病院圍墻,實現了籠蓋院前、院中、院后全流程的移動互聯(lián)網統(tǒng)一辦事進口,預約、掛號、繳費、查呈報、預約結算、健康咨詢等幾乎所有看病治療以外的事,都能在手機上完成。
楊國良介紹,從此,一些慢性病醫(yī);颊吲加胁贿m,或許在家過程收集病院問診,電子處方開具后,或許直接完成醫(yī)保費用的繳納,實現了醫(yī);颊呔W上就診,藥品快遞抵家。
今朝,看病醫(yī)保付款“刷臉”手藝僅在武漢這一家病院上線,可否在全國推廣,讓更多患者享受便捷?楊國良坦言,今朝手藝層面根基成熟,或許在全國推廣,但因為涉及醫(yī)保賬戶線上利用資金平安等問題,需要打破壁壘,獲得當局層面的撐持,以實現聰明醫(yī)療,改善更多患者的就醫(yī)體驗。
|